認識H5N1新型流感    |    國衛院電子報禽流感相關消息    |    流感防治網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H5N1 流感病毒簡介
施信如

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主任

林口長庚醫院病毒檢驗室主任

  1918 年流行性感冒病毒A 型(influenza A)全球大流行,死亡人數超過四千萬人,這個歷史上造成最多人死亡的病毒,在自然界中,不僅會感染人類,尚會感染禽鳥類、豬、馬、海狗類及鯨魚,感染禽鳥類的流感病毒即現在大家非常害怕的「禽流感」。

「禽流感」早在一百多年前即在義大利被發現,隨後的研究顯示每年全球均有大大小小禽流感疫情的發生。為什麼最近才讓大家這麼害怕,主要是現代的科學讓我們對流感病毒愈來愈瞭解,專家們的確因瞭解而擔心此病毒有可能突變或與人類流感病毒重新組合而產生一種威脅人類極大的新病毒。

  所有的禽鳥類均有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可能,症狀從輕微的呼吸道疾病到快速死亡均有。高病原性之禽流感甚至有高達100%死亡率的危險性。野鴨野鳥被認為是禽流感的自然宿主,他們對此病毒有抵抗力,不太會生病,但一傳染給飼養之家禽,常常造成嚴重疫情。有些地區發現的禽流感雖然屬低病原性,但最近各國相關的研究顯示,低病原性的禽流感經一段時間的突變累積有可能會變異成高病原性之病毒。例如1983 年在美國流行的低病原性禽流感H5N2,經過6 個月的流行,轉為高病原性,造成90%的死亡率。禽流感極易沾附在器具、籠子、衣物上而散播開來,若不即時採取屠殺病禽、消毒等感控措施,疫情將不容易被控制,1992 年發生在Mexico 的H5N2 疫情直到1995 年才被控制下來就是一個例子。

禽流感在人類的感染

  禽流感除了會造成巨大農業損失之外,最讓人憂心害怕的是會造成人的感染。一般而言,禽流感只感染鳥類及豬,不會感染人。然而1997 年香港H5N1 禽流感,感染了18 個人,且造成6 個人死亡。爾後在荷蘭、香港均有人被低病原性之禽流感H7N7,H9N2 感染之報告,而這一波2004, 2005 年發生於亞洲地區印尼、越南、泰國、柬埔寨等地H5N1 禽流感的疫情,不僅造成雞隻大量死亡,亦發現有人類被H5N1 感染的確定病例至少112 例,且至少已有57 人死亡。目前為此,不僅一般民眾感到恐慌,病毒專家也是憂心忡忡。

  禽流感以HA 的抗原性分類共有16 種,為什麼H5N1 特別可怕?主要是因為H5N1 為高病原性,可以感染人,造成死亡,且這一波在亞洲禽類上的流行似乎很難控制,而已散播至歐洲。雖然目前的研究並未發現病毒已突變至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快速傳播,但這種突變的可能的確存在。除了H5N1 本身可能自己突變成人流感之外,另一個值得擔憂的可能是以人為「混合容器」(mixing vessel),讓目前在人類流行的H3N2 及H5N1 禽流感兩種病毒有機會共同感染同一宿主而造成其基因的互換組裝成新的人類流感病毒。人類對此新病毒缺乏抗體保護,有可能造成全球大流行(pandemic)。

禽流感病毒之特性

  禽流感與其他流行性感冒A 型病毒一樣,是負性、單股,具外套膜的RNA 病毒,屬於正黏液病毒科。流感病毒與其他RNA 病毒一樣,由RNA 聚合?進行病毒基因之複製,由於缺乏校正之特性,使得病毒於複製過程中,會製造一些”錯誤”,即所謂的”突變”。這些突變的位置若發生於與抗原性有關的病毒蛋白,例如HA 及NA,則會造成”抗原變動; Antigenic drift”。除了抗原性的改變之外,突變亦可能影響病毒在不同宿主細胞中的複製力與致病性。流感病毒之基因體尚有另一個特質;它具有8 段病毒RNA。當來自不同品系的流感病毒同時感 染一個宿主細胞時,有可能會互換基因,而產生不同排列組合的新型流感。而若HA,NA 發生置換,則有可能造成”Antigenic shift”。若因此而產生人類從未感染過的亞型,則有造成全球大流行(pandemic flu)的可能。歷史上1957 及1968 的全球流行株被認為就是由此機制產生的。

  科學家最近發表一系列論文,探討有關另一個全球流行株—1918年大流行的流感病株之起源。發現,1918-flu 可能不是直接來自禽流感與人流感經過中間宿主的基因混合,而有可能是病毒本身發生的一些點突變之纍積而產生的全球流感。這項發現也暗示著現在已在蔓燒的禽流感有可能藉由點突變的纍積,而形成容易感染人類的病毒株。

←回目錄



國家衛生研究院
竹南院區:苗栗縣竹南鎮35053科研路35號 電話:(037)246-166; 587-401; 傳真:(037)586-401
台北辦事處:台北市南港區11503園區街3號10樓(南港軟體工業園區 F棟) 電話:(02)2653-4401; 傳真:(02)2651-3723
Http://www.nhri.org.tw